toycloud 寫:這幾天剛從 K240s 的耳機系統換到 Diamond9.1 ,對於音場的展開度我感到相當滿意,交響曲或者是管樂曲這種大編制的曲子比起耳機都更有氣勢。
只是在解析度方面真的是相當糟糕,感覺好像中間又隔了一層布幕,尤其是在一些非發燒錄音的曲子上就更嚴重了,沒辦法很清楚地聽出每一個細節。之前就常看到版友表示入門二聲道要達到耳機的解析度幾乎不太可能,只是我沒想到竟然會差這麼多。不知道我還有什麼改善的方法呢?
目前我使用的組合是 AMC306d + Diamond9.1,墊材是空心磚。加上 DAC 或者是換線材或加強電源應該也會有進步,只是我想在這種入門系統上應該也看不出太大的效果吧,還是說對於入門系統我們也沒辦法再加強什麼了?
感謝回答
1.花錢的東西先慢一點下手 . 先利用原本的器材 . 好好調整
2. 空心磚少用為妙.不用最好 .寧可擺地下 ...
3. 書架型喇叭 . 弄個喇叭架吧! 最好是四管很重的那一種...
4. 擺位概念 . 這很重要 .多說無妨 .建議您可參考: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
(空間及擺位實作)
耐心調整 .親身體驗 .先排除個人主觀因素...不要有自己的想法. 起頭較易...
5. 喇叭擺位調整看似繁複調整 . 十分煩惱 .
但實際上您先把握一種原則 :
(1)先徹底瞭解你的空間. 調整focus點 .先聚的起來. 在沒有妥善處理的空間下 .通常很難在各頻段都能聚的很準 . 但儘量吧...
(2)讓各頻段 . 幾乎可在一個時間點 .同時間達到你聆聽的"皇帝位" .這樣一來 .至少聲音會很均衡. 儘量吧...
6. 駐波 .也會影響清析度與線條感 . 當空間產生某頻段的響應隆起.
該頻段的音壓位準 .會稍蓋過其他頻段的音壓位準 . 容易造成其他頻段較糊或"深遠感"
這方面的問題. 必須花小錢改善...
7. 適當地使用墊材 .由於不同密度的材料 .可有效降低振動傳導 .或改變 . 譬如說CARDAS 大木塊 .蠻好用的 . 玩法也多
8. 解析度 . 良好的解析度應是將該軟體的所有內涵 . 趨近完整榨出到你的擴大機 ...
解析度常會被錯誤解釋為數位聲 .冷.瘦之類的 .
事實上真要是良好的解析度 . 應是相當自然富活生感的. 當解析度越高 .毛邊越少 .越平滑耐聽乾靜 .接近原本的錄音本質
低價位CD訊源 . 通常你大蓋能聽出該有的音色 . 和機器特色...
中價位機種 . 通常你可以感到舒適性略佳 . 微量特色與修飾美感 .場面也較撐的出來沒那麼雜亂
高價位訊源 . 通常你可以知道演奏者的技巧 .表情 . 貴氣 .重量感與密度
頂級訊源 . 通常趨近儘可能壓榨出軟體本質 .你聽的是較接近"軟體聲". 而非"軟體+機器聲"
9. 所以 .未來投資一台優質訊源 ...會讓你感到原來音樂可以更好聽 .喇叭也先升級吧 ...這是無底洞 ...比...比不完的
知足常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