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文章Yazi 發表於 週六 9月 28, 2019 7:34 pm

圖檔
(Credit: Meteor Juan,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非常感謝台灣 OLLO Audio 代理提供本次的評測樣機,讓小弟有機會接觸到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產品;再來要感謝女王大人,在最忙碌的時段還是提供小弟拍攝和後製的指導,讓小弟有機會拿出可以上檯面的圖片;最後,要感謝每一位閱讀文章的讀者,有你們的支持是小弟撰寫文章的動力,也建議您多參考其他專業評論人員的心得,以期獲得一個更加客觀的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圖檔



前言

相信有在關注音響的讀者們,應該都對歐洲的產品不陌生,作為音樂蘊藏的繽紛世界和知名樂團無數的地區,深厚的文化氣氛讓歐洲的音響品牌不計其數,也是大名鼎鼎的 AKG、B&O、Beyerdynamic 和 Sennheiser 等知名品牌的發源地;而今天要介紹的產品,是來自於毗鄰阿爾卑斯山的斯洛維尼亞(Slovenija)的新興品牌 OLLO Audio,OLLO Audio 主要以研發生產錄音室專用耳機為目標,除了和眾多的音樂人合作開發產品外,OLLO Audio 的老闆本身也是混音師,開始研發之路的目標就是為了製作符合自己需求的耳機,他們家除了耳機之外還有其他音訊放大器等產品,其中還有一個很特別的 BSE(Body Sound Experience)枕頭,可以充當耳機系統的 Subwoofer,來填補耳機無法重現的身體震動感缺漏。

為了研發一款適合錄音室混音使用的耳機,OLLO Audio 特別注重忠實呈現這個概念,他們期望能夠經由聲學原理和聲音工程調整,不經由 DSP 或其他電子元件,開發一款響應曲線接近平直 (FLAT, OUT OF THE BOX) 的耳機,在經過 S2、S3 等 Prototype 的研發後,OLLO Audio 推出了S4 (混音用、開放式)和 S4R (錄音用、封閉式) 兩款耳機,這兩款耳機在基於ISO 226:2003標準等響曲線下,提供了4.2dB +/-(20-20kHz)極低的振幅變化,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其中的混音用、開放式的 OLLO Audio HPS S4 耳機,這款耳機是否真的有達到他們設計的初衷?底下就讓小弟來分享近期的使用心得:



產品設計和特色

▼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 HPS S4 的外盒包裝,嗯…很簡樸的瓦楞紙箱…上面還帶著一些從斯洛維尼亞運送的滄桑感?
圖檔

▼ 打開觀視,瓦楞紙箱裝著一只白色紙包,整個包裝意外的簡樸,在現在音響都講求高大上的年代,這樣的包裝反倒比較少見。
圖檔
圖檔

▼ 來細看一下紙袋上的標籤,就 OLLO Audio 的說法,包裝均採用容易回收的材質,降低對地球環境的傷害,〝畢竟你沒辦法在太空中聽音樂〞,對於只使用一次的外包裝,這樣的作法是值得鼓勵;另外上面也特別強調耳機是在阿爾卑斯山旁的斯洛維尼亞手工組裝。
圖檔

▼ 在看耳機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配件的部分,HPS S4 具備替換式耳機導線設計,自然必須附上一條耳機線,另外還附贈一只仿皮攜行袋供買家方便收納,不過實際上攜行袋稍微有些小,同時耳機收納時怕被擠壓,如果能夠附上硬殼收納盒會更好。
圖檔

▼ 接下來我們來看 HPS S4 的耳機本體,HPS S4 耳罩外殼使用美洲黑胡桃木製成,有著漂亮的紋理和細緻的手感,背板則採用不鏽鋼開孔面板,HPS S4 雖然是近期推出的產品,但整體卻透露出一股濃濃的復古風情。
圖檔

▼ 頭梁部分使用兩條不鏽鋼鋼條,搭配上人造皮革製成的自適應性頭帶,配戴時不需去調整頭帶的長度,只需將耳機戴上即可自動符合頭型大小,對於常反覆脫戴的工作耳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特性,頭帶長度部分應該算剛好,但不排除頭特別大的用家會有配戴上困難。
圖檔

▼ 耳機機構部分大量使用通用型的螺絲和螺帽,這樣設計的原因是為了能夠讓買家自行更換部件,同時減少耳機壞一個部件就難以維修的狀況,官方網站有販售所有組成的部件,如果願意也可以買零件回來自己組一支(踢)。
圖檔
圖檔

▼ 耳墊部分使絨質表面和柔軟的泡棉內裡,在透氣性和配戴舒適度上取得一個不錯的權衡,不過耳罩內徑尺寸跟多數全罩式耳機相比起來較小(70mm),很勉強才能將耳朵全部罩住,長時間配戴下不如大尺寸全罩式耳機來得舒適。
圖檔

▼ 耳墊部分同樣採可輕易取下替換的設計,耳墊內部的紅色布塊也可以替換,應該是作為聲學調音棉的作用,用來柔和高頻區段聲音;由這張圖片可以隱約見到 HPS S4 搭載的 50mm 開背式動圈單體。
圖檔

▼ HPS S4 使用 2.5mm Y型 mini 端子和耳機導線連結,而訊源端接頭部分則採用常見的 3.5mm 鍍金插頭,並附上一個6.3mm 轉接頭供連接專業音響器材使用。
圖檔



耳機設計探討

HPS S4 的耳罩左右耳是由接入的耳機線決定,兩邊耳罩完全一致,採正圓形設計,外圍90mm、內圈 70mm,正圓形的設計能夠更好地預測共振發生的頻率,也更輕易用聲學調音裝置來降低共振帶來的影響;HPS S4 的耳罩-頭帶連結機構處能夠 360度旋轉,除了能更貼合不同頭型的使用者,也能夠輕易地攤平來收納,不過希望廣告詞中的〝FLAT, OUT OF THE BOX〞不是指耳機能夠攤平 (踢)。

藉由以上的介紹,可以知曉 HPS S4 在設計上均以實用為優先考量,作為一款以錄音室耳機為目標的產品,最後評斷價值的要素,果然還是必須回到音質表現上;上面有提過 HPS S4 是基於 ISO 226:2003 標準等響曲線進行調音,〝基於〞這兩個字給予很大的想像空間,此外,耳機目標響應曲線目前也沒有一套所有品牌都認同的標準,雖然 ITU-R 在1990 年有訂一套基於 diffuse-field 的錄音室監聽耳機標準- BS.708,不過規範上較為過時且並非所有廠商都嚴格遵循,每個品牌推出的錄音室用耳機聽起來還是有很大的差異,不過我們能夠由 OLLO Audio 提供的資料來探出一些端倪。

▼ OLLO Audio HPS S4 官方提供之 RAW 響應曲線比較圖。
圖檔
(Credit:OLLO Audio。)

就 OLLO Audio 官方提供的補償前 RAW 測量數據來看,HPS S4 和部分大品牌耳機相比後,可以看出 HPS S4 的應該比較像是一款低頻較為馴服的 Audio-Technica ATH-M50x,同時 HPS S4 在 100Hz 到 1,000Hz 的區段過渡的比 ATH-M50x 來得滑順一些,設計理念大致上以符合目前業界常用的錄音室監聽耳機為主。

▼ OLLO Audio HPS S4 產品隨附的響應曲線。
圖檔
(Credit:OLLO Audio。)

再由隨產品提供的 HPS S4 響應曲線來看,雖然我們不知道實際的補償設定,但 HPS S4 確實有達到他們內部訂定的 4.2dB +/-(20-20kHz)極低振幅變化的標準;然後還是要特別提醒,響應曲線不是耳機的一切,還有很多測量指標都需要考量(瀑布圖、不同頻率的方波表現、脈衝響應、總諧波失真, etc.),所以響應曲線只能用來探討音色走向而已,並不能代表耳機的最終表現水平。



測試環境和使用情況

本次送測的樣機應為全新品,為了確保耳機處於最佳狀態,我們對其進行了大約 100 小時的 Burn-In,Burn-In 前後 HPS S4 只在低頻出現微小的差異,聲音稍微比未 Burn-In 前來得穩定一些,但整體來並沒有出現非常大的變化;由於 HPS S4 是設計給錄音室使用,所以理論上使用情境應為較安靜之室內和固定處,故本次選用 Violectric DAC V850 + Fang Audio FA-1 作為主要訊源, Lotoo PAW GOLD 和 Xonar Essence STX作為輔助參考,對比的耳機以 Sony MDR-Z7 和 Sennheiser HD 650 為主。

在實際使用上,HPS S4 由於搭載自適應頭帶,所以配戴時相當迅速且方便,頭帶的鬆緊程度也調整得相當不錯,短時間配戴下得益於柔軟的耳墊材質,舒適度屬於較佳的層級,惜耳罩部分由於內徑偏小,同時為正圓形設計,故在配戴時耳墊容易壓到耳朵上下緣,較難達成全耳包覆的配戴方式,長時間後容易有耳朵疼痛的問題;訊源適應性部分,HPS S4 雖然阻抗並不高,但整體來說需要稍微大一點輸出功率才能達到足夠音壓,智慧型手機部分大多需要開超過一半以上的音量,不過 HPS S4 對驅動力的要求就不是太嚴苛,有足夠音量後,大多數裝置都能讓其表現出不錯的水平,但驅動較為豐沛的裝置能夠將低頻表現得更為完整,推薦還是使用有一定水準的前端搭配使用。

在做工品質部分,網路上有部分評論人員提到 HPS S4 有著良好的做工,但就小弟自己的使用的感覺來說,除非考量到 HPS S4 是全手工生產,並將評論的基準設立在同為全手工生產的 Grado 產品層級,不然要說 HPS S4 有多精緻的做工品質,實在是有點太強人所難…不過整體來說 HPS S4 做工上也並沒有任何嚴重瑕疵,粗獷的設計背後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替換性,整體機構設計也相當合理,在相近價位產品中處於能接受的程度。



主觀聲音評論

HPS S4 的聲音風格和HD650 有些類似,兩者的響應曲線似乎也都是基於 diffuse-field 下去調整,也同樣都走精緻、但比較緊湊一些的類型,特別注重聲音的密度和飽滿程度,且在調整方面偏向保守收斂,聲音稍微比較不舒展和不夠開闊;HPS S4 比 HD650 優勢的地方是在較為普通的訊源下,也能夠有著飽滿有力的聲音,不會如 HD650 前端餵不飽則無力的情況;兩者都屬於聲音風格中性偏濃郁的類型,中低音區段稍有加強且有著一個偏暖、自然的中頻&高頻,不過在高頻部分兩者表現風格上有諸多差異,這點和單體大小&配戴有些關係,由於 HD650 搭載一個比較小(38mm)的單體,高頻區段易受到配戴的位置而有所變化,而 HPS S4 較大的單體(50mm)則帶來比較大的 sweet-spot,加上那個戴起來不甚舒適,但剛好侷限配戴位置的耳墊,讓 HPS S4 高頻的一致性來得穩定一些。


低頻

HPS S4 的低頻風格緊湊,同時力度相當不錯,動態範圍的表現也有著較佳的水準,在非常大動態時很有 HD650 的風格,不過在低頻較深的區段,HPS S4 似乎和 HD650 同樣有著滾降和反應偏慢的現象,推測兩者可能都是運用延遲衰退速度來處理低頻區段,這是由於開放式耳機往往缺乏低頻區段,延遲衰退速度和增加一些二次諧波,能夠為低頻帶來飽滿厚實的聽感,但也會稍微降低瞬態表現和引入一些模糊感,好在 HPS S4 的調整只控制在低頻較低區段,整個低頻仍然是偏緊實的風格,所以有人會形容這種表現手法聽起來既緊實又富肉感,這樣的調音手法能讓耳機在真實低頻響度稍微落後的情況下,在聽感上達成飽滿有力的濃郁低頻,HPS S4 和 HD650都是利用調音來克服實際情況的優良範例,事實上 Sennheiser 在 HD800 S 也用上了這個調音手法來改良低頻區段,為原本比較乾瘦的低頻增加了一些豐腴度。


中頻

HPS S4 的中低頻區段稍有增強,這也讓 HPS S4 的中頻顯得比較飽滿有力,同時得益於迅捷的收放速度,加上低頻區段並沒有干擾到中頻區域,所以中頻聲音聽起來清晰富層次感,也讓人聲相對飽滿和立體,在動態範圍同樣維持出色的表現,比較可惜是聲音風格略顯緊湊,雖然解析力出色且結像相對清晰準確,但保守拘謹的表現手法,很難再現出磅礡的氣勢和規模,這點在一些電影原聲配樂中特別明顯;在中高頻部分,HPS S4 開始變得有些偏暖,好處是很少出現毛刺和尖銳感,但聲音亮度稍微有些不足,不過由於並未刻意修飾和拔高,所以中高頻還是顯得細緻自然,在小編制弦樂表現中,能夠帶來細膩且瞬態質感良好的表現。

和 MDR-Z7 相比,HPS S4 的低中頻保住比較多的細節,同時相較之下也比較沒有 MDR-Z7 那種略顯擁擠的問題,並且在低頻和中低頻銜接的部分過渡得較為平順,不過這比較多可能是由於結構的問題(開放式 vs. 封閉式);而 HPS S4 則和 HD650 有著較高的相似度,比較像是一個驅動良好的 HD650,但中頻再略為飽滿一些。



高頻

HPS S4 的高頻同樣保持緊湊的風格,即便是在驅動能力不佳的前端下,也能有著較為精緻且細節豐富的表現,不過由於 HPS S4 的高頻走中性偏暗的風格,雖然聲音柔順內斂且較容易控制,大動態下可以表現出非常從容、穩定的聲音,但過於拘謹和缺乏亮度的高頻,還是讓人覺得高頻有些黯淡,且影響到空氣感和音場表現,同時在如鈸類、三角鐵等金屬樂器的表現也顯得較無光澤感,好處是這樣溫暖無刺激性高頻,在長時間聆聽後較不易產生聽覺疲倦,同時在大聲壓下聆聽音樂也比較無壓力。

相較於 HD650 略帶顆粒感和精緻的高頻,雖然兩者同樣走中性偏暗的風格,但 HD650 明顯有著較佳的光澤感和亮度,不過 HD650 較重的修飾感,就不如 HPS S4 那般中性自然,同時 HPS S4 在中頻和高頻的銜接也處理的較為圓潤。


虛擬音場和解析力

HPS S4 虛擬音場大小雖然並不開闊,但在左右寬度和深度方面獲得比較好的比例,樂器和人聲的結像也都分布在適合的位置上,考量到這是一支錄音室專用耳機,對於常需要在近場聆聽監聽喇叭和耳機間切換的使用情況,不大的音場也許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解析力部分得益於較為緊湊的聲音風格,除了在極低頻區段稍微有些模糊之外,HPS S4 的解析力在同價位產品中處於非常高的水平。




寫在最後

回過頭看一下 OLLO Audio HPS S4 的廣告詞〝FLAT, OUT OF THE BOX〞,HPS S4 有達成嗎?在一定程度上可說是契合這個理念,HPS S4 有著一個非常自然的聲音風格,也獲得多數專業混音師的贊同,但小弟個人總感覺 HPS S4 還是稍為偏向暖、暗的風格,這讓一些金屬樂器不如印象中的具光澤感,同時卻乏開闊空氣感也讓音場稍微偏狹小,當然這是從比較嚴格的角度下去檢視,實際上這些問題的程度都是非常輕微,整體來說 HPS S4 確實是該價位中少見的中性均衡耳機。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款適合混音用的耳機,同時能夠接受較小的耳罩和偏小音場,HPS S4 提供中性自然的音色和出色的細節表現能力,讓她成為一款值得嘗試的優質耳機,如果您滿足以上需求,或是想體驗一下來自阿爾卑斯山旁的異地產品,推薦您抽空去試聽看看,也許這就是一款您正在尋找的耳機。








技術規格

◆ 搭載單體: 50mm 開背式動圈單體
◆ 頻率響應範圍: 20-22kHz
◆ 最大承受聲壓: 112dB
◆ 阻抗: 32ohm
◆ 耳罩外圍尺寸: 90mm
◆ 耳罩內圈尺寸: 70mm
◆ 耳罩外殼材質: 美洲黑胡桃木
◆ 頭帶材質: 不鏽鋼和人造皮革
◆ 耳墊尺寸: 90mm
◆ 耳墊材質: 聲學泡棉
◆ 連接端子: 可替換式2公尺 Y型2.5mm mini插頭
◆ 導線插頭: 3.5mm插頭、附贈轉6.3mm轉接器












相關文章

【北極熊開箱】邁向更高的領域- FiiO FH7
https://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8235820

【北極熊開箱】優質產品再進化- YTH-880 EDM
https://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7286908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7981514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6880010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SONY MDR-Z7 & Audio-Technica AD2000X

部落格: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頭像
Yazi
SR225
SR225
 
文章: 644
註冊時間: 週一 5月 30, 2011 6:53 pm

Re: 【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文章nawussica 發表於 週五 11月 15, 2019 11:22 pm

參考耳擴可以換一台



我想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寫甚麼
更多的是在湊字數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
有沒有M3修不好的八卦
頭像
nawussica
SR40
SR40
 
文章: 42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14, 2007 1:01 am
來自: 風之谷

Re: 【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文章Lyce83 發表於 週四 4月 23, 2020 10:14 pm

剛好朋友給我介紹Ollo Audio的耳機就找到你的介紹。謝謝。
不過不知道你説的 “驅動能力不佳的前端下” 什麽意思呢?耳機才32ohm而已,我想不出什麽Player會驅動能力不佳. 能詳細一點説明嗎? 感謝 :gogogo:

可惜不是HPS S4X :blush:
Player:Fiio M11
Headphone:尋找中
Lyce83
SR40
SR40
 
文章: 9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9, 2020 5:37 am

Re: 【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文章andyy22k 發表於 週二 4月 28, 2020 2:54 pm

Lyce83 寫:剛好朋友給我介紹Ollo Audio的耳機就找到你的介紹。謝謝。
不過不知道你説的 “驅動能力不佳的前端下” 什麽意思呢?耳機才32ohm而已,我想不出什麽Player會驅動能力不佳. 能詳細一點説明嗎? 感謝 :gogogo:

可惜不是HPS S4X :blush:



一般耳擴都會標示多少阻抗下,產出多少 mW 的輸出能力
個人經驗,私心覺得耳罩至少 400mW ~600 mW 以上聲音表現較好 ( 很粗略的數據 8) )
高阻抗耳機吃電壓擺幅,低阻抗耳機吃電流和控制力,150~200 歐姆以上我就歸到高阻範疇...T1 是特異(離群)點 :ho:
另外就是低阻耳機若敏度 (dB) 過低,其實比高阻更難驅動 ( 並非把音量調大就能解決 )

以我使用的耳擴來說,40歐姆下可輸出 8000mW 的驅動力
但搭配 38歐姆的 HE-500 ,聲音非常合適,絲毫沒有暴衝現象,只因 HE-500 敏度 (dB) 低至 89dB 之譜... (可和喇叭比下限了)
同一台耳擴,搭配 T1 等600歐姆高阻耳機,推力卻從 8000mW 銳減到 600 mW,聲音疲軟不少
是因電壓 x 電流 = 功率,同樣吃電 25W 的耳擴,電壓和電流成反比,一方越大另一方勢必縮小,難以通吃高低阻兩種耳機...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單體大小,以 OLLO 這副耳機來說單體尺寸是 50mm
DAP ( Player ) 常規設計對應的是 6mm~13mm,或更小的入耳式耳機,推力過大會滿滿底躁和嘶聲,且為兼顧續航力勢必限縮功率
曾以阻抗 / 敏度近似的42mm單體耳罩和13.5mm耳道接駁同前端,即使帳面規格相近,耳罩音量仍須多開數格 :x

無論如何以上都是理論....最重要還是親身試聽,多方比較,對音質和味道的感受最為直觀 :)
不過肺炎 ... 小心防護 qq


_
GTX-D (G)→

②Supplier USB﹢昕樂銀軸→AIM UAC→X-SPDIF
③Tunami v2→GD-01﹢qbt18→Mogami 2534

FPX (G)→

①ST1200PT→C6E→CX2→DL012
④Jungle FI-15ME (R)→NFB-28→XLR30M→SE-Master 1

其他加減聽:T1/HD700/K712p/HE-500/2900/DT990/X2/FA003W

「奏響心中期盼的聲音」

偏好:https://goo.gl/M1Zcqs
頭像
andyy22k
SR125
SR125
 
文章: 508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19, 2012 5:30 pm
來自: 新手村

Re: 【北極熊開箱】來自斯洛維尼亞- OLLO Audio HPS S4

文章Lyce83 發表於 週四 4月 30, 2020 7:44 pm

一般耳擴都會標示多少阻抗下,產出多少 mW 的輸出能力
個人經驗,私心覺得耳罩至少 400mW ~600 mW 以上聲音表現較好 ( 很粗略的數據 8) )
高阻抗耳機吃電壓擺幅,低阻抗耳機吃電流和控制力,150~200 歐姆以上我就歸到高阻範疇...T1 是特異(離群)點 :ho:
另外就是低阻耳機若敏度 (dB) 過低,其實比高阻更難驅動 ( 並非把音量調大就能解決 )

以我使用的耳擴來說,40歐姆下可輸出 8000mW 的驅動力
但搭配 38歐姆的 HE-500 ,聲音非常合適,絲毫沒有暴衝現象,只因 HE-500 敏度 (dB) 低至 89dB 之譜... (可和喇叭比下限了)
同一台耳擴,搭配 T1 等600歐姆高阻耳機,推力卻從 8000mW 銳減到 600 mW,聲音疲軟不少
是因電壓 x 電流 = 功率,同樣吃電 25W 的耳擴,電壓和電流成反比,一方越大另一方勢必縮小,難以通吃高低阻兩種耳機...

還有一個影響因素是單體大小,以 OLLO 這副耳機來說單體尺寸是 50mm
DAP ( Player ) 常規設計對應的是 6mm~13mm,或更小的入耳式耳機,推力過大會滿滿底躁和嘶聲,且為兼顧續航力勢必限縮功率
曾以阻抗 / 敏度近似的42mm單體耳罩和13.5mm耳道接駁同前端,即使帳面規格相近,耳罩音量仍須多開數格 :x

無論如何以上都是理論....最重要還是親身試聽,多方比較,對音質和味道的感受最為直觀 :)
不過肺炎 ... 小心防護 qq
_[/quote]

感謝回復,太詳細了也太專業了。要好好消化一下。 :haha:
Player:Fiio M11
Headphone:尋找中
Lyce83
SR40
SR40
 
文章: 9
註冊時間: 週四 4月 09, 2020 5:37 am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2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