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naml 寫:我不會去考慮一體機耶,玩高階的耳機就不要計較CP值了,算一下要破2W很簡單
一體機要升級就要一起換DA和耳擴了
雖然說我用都是DIY線材和器材

算一算也是破2W
一開始玩DAC要省錢的話我覺得就不要考慮走USB DAC,USB先天規格就弱勢,高端的USB DAC又偏貴
不如用張有數位輸出的音效卡以同軸輸出給DAC,再類比輸出給耳擴,還省掉一個USB轉SPDIF的過程
我目前的分配是 3:1:2(耳機:DAC:耳擴)
破點預算可以考慮弄台3、4K的DAC,配狂人的HA-006+,升級時換DAC就好了
一體機真的是為了追求CP而存在的東西
而且不要一下子搞一堆有的沒的 就一台機器 左邊接電腦 右邊接耳機 這樣對剛開始的人最簡單
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想出一套 用不是太靠北邊的預算去享受音樂的菜單 所以才硬是限制在兩萬元
再含酸一點的只能買一些清倉庫的一體機+還可以的耳罩 然後把該死的原廠OP換了就差不多了
有台一體機我知道CD很高: UDAC 1 當然 前提是你要會搞 或者會嘴砲
可惜我沒機會聽到VBoy大的DAC
而我不認為USB DAC會弱 像是HRT Pro那一台 你不說我根本以為那台是光纖輸入的DAC
缺點是mini XLR
不過 USB跟SPDIF的戰爭 一直以來都在 而在情況不同的時候 各有勝負
今天如果SPDIF輸出 同時包了clock out 或者另外有用clock generator 那我想USB會被打趴
不過今天是一般的輸出打非同步USB 那USB會贏
而我為什麼會堅持DAC不能編列最少預算 大概跟我起家的耳機有關西
我起家是Grado 225 挑 再來是拜耳動力DT990 250歐姆 更挑 後來撿到5000的701 再用原價買進HD600 這兩位就不用我多說了吧
都是一些對訊源很挑的東西 所以被挑怕了
不過 701這支 真的讓我很頭大 因為想要不再耳擴上投資都不行
對了 說到high end, 最近一個廠牌真的讓我嚇到了: German Highend ,台灣翻譯超帥: 這麼high end
根本就不是在賣訊號線 而是在賣銀
頭都用子彈銀頭 線身超純銀 銲接不知道 不過原廠應該不會瞎到用含鉛錫去搞
mugi 寫:K701拿過NB直推過 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不至於衰聲到什麼程度
頂多聲音有點放不開而以
線材抗干擾是基本就要有的能力 而不是FOR AUDIO才有
不改變音色嗎就是好嗎?我想這倒未必
真空管的非線性失真就會有一種特殊的韻味
追求的是想要聽到的音色 而不是不失真的音色
換線就能飛上天的部分 我還是覺得太誇張了
不管是什麼器材 會被一條線左右大部分的能力的器材 叫他回去種田比較快
個人擁有數台DAC 耳擴 DAC1只是其中之一 耳擴也有
動態壓縮當然會跳 但是可以DECODE還原成WAV不就一樣了?
這個點有考慮到?

勇者

701任何主機板內建的音效卡 我都不敢聽
線材抗干擾是基本 問題是For Audio是進階阿
不改變音色這點 你一下說大多都是調音 一下又說追求的是好聽的音色
好吧 反正我也看開了 這世界上好聽=傳真的人很少 我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用的是Vovox Sonorus改子彈頭 把錄音用的線材拿來當HiFi用 我想全AA會這樣搞的只有幾個人)
聲音如果不傳真 在我看來 根本不用去討論到底好不好聽 唱片公司不是傻瓜 聲音不好聽的歌手是不會去選用的
所以如何重現錄製當時的聲音 (也就是追求傳真) 是我的目標
換線就會飛 這點說真的 不誇張 不過不一定是正確
假設兩個情況 1.線材是效能瓶頸 2.今天照音響投資優先 會先把DAC,擴,壁插,喇叭/耳機,訊源都先搞定了 才會去換線
那一換線就飛天 絕對可能 因為等於一次聽到整套系統換掉的聲音
但是 如果今天線材不是效能瓶頸 那絕對是誇大其詞
而音響 炒作的東西不少 像是音X論X X傳真 等等的 哪個不是靠廣告吃飯? 不炒作器材就要被炒魷魚了
而真的會去AB的人 幾乎都不會發表心得 (吃飽沒事幹嘛去得罪廠商)
只能靠自己去聽 靠關西借器材去聽 還有靠可靠的朋友評論 才能得到正確的資訊
你的設備我就不多問了 因為確認是DAC1的瞬間 我就無話可說了 應該說 我真的不知道要說什麼
一樣是DAC 1 台北某間店家的處理就讓我刮目相看 一台DAC 1 給他的線材跟處理可以買兩台
一年半前的我 把DAC1當神 (因為DA10給我平衡 我也不知道要幹嘛

) 不過 聽過一台一點都沒處理過的DAC後 DAC 1就被我忘卻了
Decode方面 排除壓的人壓壞了 播放鬼打牆解不出來 這兩個情況 decode出來的東西碼率不同 這個問題還是存在
PotPlayer, KMPlayer, GomPlayer, Media Player Classic, J River Media Center, Foobar, 該用的都用了 無損decode的問題 我看還是存在
可能祖國技術還不夠成熟吧 而外國的東西 啥都有 不過沒有原本的檔案來比較 AB心酸的
還沒測先壓縮成無損 再轉回去.wav就是了
剩下的軟體: GoldWave匯入進去前會先自己解一次 JPlay只能吃.wav 跟.flac 一堆.ape通通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