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01905951 寫:拜讀了這篇文章的系統組成推薦,又看了許多文章
仍然有好多架構問題搞不懂或不確定
想弄個系統為PC光纖輸出>DAC>擴大器>耳機
現在卡在光纖的缺點到底是怎麼彌補,轉不過來...
主要有幾個問題
1.光纖由PC輸出時先經過一次電光轉換,這個轉換是否有損?
目前看到有人說有精度差別、有人說只是訊號複製所以無損
2.進入DAC接收端時是通過哪個位置作光電轉換的?
3.接收模組如XMOS U8、Amanero Combo384,在光纖輸入下,它們有什麼用處?
有些商家會表示他們的接收模組上有獨立的振盪器,這是什麼?
4.在非同步DAC中光纖所造成的JITTER是怎麼被消除的?
Buffer可以理解,那麼OSC Clock是站在什麼位置?
5.有些DAC會在DAC晶片端如ES9018加一顆TCXO 0.1ppm Clock,請問它的作用是什麼?
希望我的問題不會很混亂...這些問題好難表述又不知道彼此的關聯性...
看了好多文章都是比較片面的解釋,AZ大的詳細一些,但在關鍵的地方我腦袋轉不過來...
抱歉回晚了, 恕我簡略回答您的問題
1.光電轉換損失的是電能->光能的能量損耗, 產生些許廢熱與光電轉換所附帶的雜訊
但是訊號本身(方波, NRZ波形)是無損的.
你透過電話跟朋友說一組數字, 你的聲音透過麥克風, 頻寬壓縮到對方手機揚聲器出來當然有損. 但只要對方沒聽錯這筆數字是無損的
2.進入DAC時在光纖坐有感光元件, 此感光元件當下即作光電轉換(轉換電路本身具有RC濾波功能)
3. XMOS等FPGA電路據我粗淺的了解主要是作為USB I/F的收發/轉譯電路, 可支援USB Class Audio 2.0, ASIO2.1, DSD/DoP等各種多樣的傳輸協定, 並把資料轉換為I2S, SPDIF等可直接輸入給DAC晶片的格式. 由於I2S需要外部輸入主頻率(Master Clock). 而主頻率又分為44.1KHz系統與48KHz系統
所以USB I/F必須外搭兩個OSC餵這兩個系統的乾淨運作頻率(ex: 512fs)
如果USB I/F沒有獨立的OSC那也是可以, 那就只能拿電腦USB Host端給的12MHz基頻來拼湊, 這個前提下是無法完美合成44.1KHz系列頻率的
4. ES9018其實本身就內建Master Clock產生器, 外接的話就是外接得比內建的好所以外接....
如果DAC依賴I2S提供的Master Clock運作(如旭化成的AK4390), 則USB I/F晶片外掛OSC提供與data streaming同步的master clock給DAC晶片解碼
如果DAC不需要, 則DAC內部則採用一種類PLL的方式鎖定由USB I/F提供的資料週期, 並由內部的時脈產生器來作後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