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進如我,在與您的一連串討論互動當中,即使並沒有完全了解,但也實在獲益良多…
但有個issue,我始終想不通,就是:有關音樂的深度?!音樂也有深度可量化嗎?!因為我上次提到我不甚欣賞提鮑德的風格的時候,您也似乎說到:提鮑德演奏拉威爾的鋼琴獨奏作品集,這件事並非他最TOP,然後就列出了一大堆演奏過同樣WORKS的演奏家,最後就說「雖然拉威爾的作品本身,也不知道有多少深度啦…」
因為這句話我想了很久,沒辦法搞通它,因此決定請教您本人都是如衡量所謂一個作曲家「作品的深度」呢,謝謝您的回答

版主: devilhades
miel 寫:fhou85兄,您好,
後進如我,在與您的一連串討論互動當中,即使並沒有完全了解,但也實在獲益良多…
但有個issue,我始終想不通,就是:有關音樂的深度?!音樂也有深度可量化嗎?!因為我上次提到我不甚欣賞提鮑德的風格的時候,您也似乎說到:提鮑德演奏拉威爾的鋼琴獨奏作品集,這件事並非他最TOP,然後就列出了一大堆演奏過同樣WORKS的演奏家,最後就說「雖然拉威爾的作品本身,也不知道有多少深度啦…」
因為這句話我想了很久,沒辦法搞通它,因此決定請教您本人都是如衡量所謂一個作曲家「作品的深度」呢,謝謝您的回答
chungglin 寫:反過來說,如果一首曲子除了樂符本身讓耳朵爽以外,不能讓人有任何其他的感動,甚至只是純粹玩弄技巧而已,那就可以被稱為沒有深度的曲子。不知兩位以為然否?
klem 寫:chungglin 寫:反過來說,如果一首曲子除了樂符本身讓耳朵爽以外,不能讓人有任何其他的感動,甚至只是純粹玩弄技巧而已,那就可以被稱為沒有深度的曲子。不知兩位以為然否?
非常棒的文章 小弟好奇的是
這樣的基準要如何來評價Bach
巴哈的reputation 無論是作曲或演奏
是建立在artist的基礎上 說穿了就是高超的技巧
有人願意聊聊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所謂的境界嗎?
小弟認為缺乏量化的基準是在使用這些term最大的危險之處
chungglin 寫:
不過fhou85兄的判斷方式有一個缺點就是,碰到流行樂或爵士樂就比較不適用了,畢竟這些曲子比較獨一無二,不會有太多不同的演奏者,但依照這邊的判斷方式,我們還是可以判斷它有沒有深度。
fhou85 寫:
大作曲家可以為某一個特定原因作曲,但是這個做出來
的作品只要是有深度,就不一定是要知道那個特定原因
才能領悟了解。 所謂「下筆有神」大概就是這樣吧!
klem 寫:chungglin 寫:反過來說,如果一首曲子除了樂符本身讓耳朵爽以外,不能讓人有任何其他的感動,甚至只是純粹玩弄技巧而已,那就可以被稱為沒有深度的曲子。不知兩位以為然否?
非常棒的文章 小弟好奇的是
這樣的基準要如何來評價Bach
巴哈的reputation 無論是作曲或演奏
是建立在artist的基礎上 說穿了就是高超的技巧
有人願意聊聊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所謂的境界嗎?
小弟認為缺乏量化的基準是在使用這些term最大的危險之處
fhou85 寫:klem 寫:非常棒的文章 小弟好奇的是
這樣的基準要如何來評價Bach
巴哈的reputation 無論是作曲或演奏
是建立在artist的基礎上 說穿了就是高超的技巧
有人願意聊聊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所謂的境界嗎?
小弟認為缺乏量化的基準是在使用這些term最大的危險之處
再來攪混水
以上所謂作曲方面高超的技巧指的到底是什麼?
請 klem 兄說說看
daterape 寫:
人文藝術是以情感(經過形式展現)直擊心靈跟靈魂的東西,語言
(各形式上)是為了表示其思想與情感而不得不然之替代,因此再經
一層語言去試圖分析,在較高層次上是徒勞的。
深度,只要有體驗的人都會同意,具體的給出定義是無意義的。有個
記者問過卡爾巴柏,請他解釋一下深度。他老兄說:「深度就是深度
,我們都知道它的意思,無須解釋。」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