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k 寫:呵, 最近對 Maggie 這話題很安靜是因為我想我深陷在蜜月期中, 無法客觀地給予評價.
太滿意了.
沒錯, 我聽過不少比這對喇叭更精準, 更驚人, 更棒上幾層的喇叭, 但是這份聽音樂時的輕鬆, 滿足, 是我很少很少經歷過的.
套句 andaudio 名言, "什麼屁股坐什麼馬桶".
以我目前的狀況, 放對一兩萬的喇叭, 擺套三五萬的系統, 我想我很難以輕鬆的心情面對. (這當然是小的修養問題.)
這喇叭對我沒什麼負擔, 接近 Gradors2 兄的境界, 壞了也可以一笑置之; 聲音的表現很自然; 又比單一單體帳版給我更滿足的鋼琴聲.
綜合一切, 我真是說不出一句壞話.
我想大概不是很多人想要聽這麼偏頗, 這麼自我陶醉, 這麼不理性的文字吧? 所以安靜點比較好.![]()
另, 請收訊息.
J@ck 寫:呵, 最近對 Maggie 這話題很安靜是因為我想我深陷在蜜月期中, 無法客觀地給予評價.
太滿意了.
沒錯, 我聽過不少比這對喇叭更精準, 更驚人, 更棒上幾層的喇叭, 但是這份聽音樂時的輕鬆, 滿足, 是我很少很少經歷過的.
套句 andaudio 名言, "什麼屁股坐什麼馬桶".
以我目前的狀況, 放對一兩萬的喇叭, 擺套三五萬的系統, 我想我很難以輕鬆的心情面對. (這當然是小的修養問題.)
這喇叭對我沒什麼負擔, 接近 Gradors2 兄的境界, 壞了也可以一笑置之; 聲音的表現很自然; 又比單一單體帳版給我更滿足的鋼琴聲.
綜合一切, 我真是說不出一句壞話.
我想大概不是很多人想要聽這麼偏頗, 這麼自我陶醉, 這麼不理性的文字吧? 所以安靜點比較好.![]()
另, 請收訊息.
wwam 寫:...
很忠實的把音樂本質表現出來, 不去刻意突出高頻, 而擁有足夠的低顏域, 雖不驚艷, 但覺得樸實而中懇, 長時間聆聽不會讓人疲勞, 容易忘了去注意喇叭的表現, 而易去感受音樂的本身.
有時, 器材買的太好, 真的讓人心裡負擔很大, 而現在許多平價喇叭, 不注重本質只注重外表或做一些譁眾取竉的訴求, 然而dynaudioacoustic卻讓人感受到對聲音用心專注的一面.
shimmer 寫:昨天才去聽到 KM1V
不過感覺有點太圓潤了
不夠活潑
搭配器材是
marantz CD94 大改
自製綜擴
因為聆聽距離很近
所以我推薦用家使用單端管機
不知道您覺得適不適合
有什麼用家有實際搭配經驗嗎
J@ck 寫:wwam 寫:...
很忠實的把音樂本質表現出來, 不去刻意突出高頻, 而擁有足夠的低顏域, 雖不驚艷, 但覺得樸實而中懇, 長時間聆聽不會讓人疲勞, 容易忘了去注意喇叭的表現, 而易去感受音樂的本身.
有時, 器材買的太好, 真的讓人心裡負擔很大, 而現在許多平價喇叭, 不注重本質只注重外表或做一些譁眾取竉的訴求, 然而dynaudioacoustic卻讓人感受到對聲音用心專注的一面.
實在很同情您購買 MBL 的經驗, 也十分支持您提出來給大家參考.
我一直都很迷錄音室的器材, 也一直很喜歡 BM 系列. 這種樸實的器材一向不受發燒友的喜愛, 沒有韻味, 沒有特色, 沒有暈黃的聲底, 沒有木頭味的琴聲, 大概也不會聽出什麼油吧? 呵呵.![]()
如果您還可以拿回全額退款, 也許可以考慮看看換對喇叭, 像是 Reyaudio KM1V, PM10 之類的. 我聽過 KM1V 兩次, 不同場合不同感覺, 但都驚為天人. 同時也從來沒聽說過 Reyaudio 有服務不周的例子, Reyaudio 也是少數幾家願意回我 email, 跟我在電話中解答的高檔公司, 雖然我不是聽得很懂, 但是感覺得出相當認真.
J@ck 寫:聽音樂用的低音最常被提到的就是 REL 了, 不然就是 DIY 路線.
Dynaudio 的低音我沒有聽過跟其他廠牌喇叭搭過, 可能要聽了才知道.
不知道您打算用怎樣的電子分音, MBL 原廠或是前輩有建議的方式嗎?
一般討論比較少說到改 MBL 的喇叭, 電子分音要弄得好要對單體特性很熟才行, 不然就是需要一堆高手加上一堆器材, 聽起來真是非常有趣的計畫.
順便請教一下, 您是用哪一台擴大機對付這 81 dbs 不靈敏的喇叭? 也是 MBL 自家的?
J@ck 寫:您分析的很有道理, 也讓我學了不少, 真是感謝.
我覺得低音是最難買的一樣音響產品之一.
去店裡試聽, 除非那邊有跟你一樣的喇叭, 不然光聽 40, 80, 120Hz 以下的訊號真是聽不出個所以然.
東西又大又重, 我想沒幾位能搬來搬去試一試.
但是為了要在 100~120 跟你的兩個 5.5" 連接, 速度感, 音色都要連接, 不實際試試看, 真的很難.
如果可以接受斷在 80 ~ 100, 應該就容易一點.
我有個同事有在用 Thiel SS 裡倒數第二小的那個, 兩個 10". 非常不錯, 而且 Thiel 好像還有專門的主動分音器, 如果價格不是問題, 可能可以試試.
原來您是用 Accustic Arts, 聽過 Amp I, 那高音真是相當特別, 清新通暢, 很有印象.
這週末我來問問我這附近的前輩, 看看能不能給您一點建議.
issac 寫:...
MMG這類的靜電啦叭 用小功率的管機推會不會 困難重重阿
還有台灣 哪裡買的到 好像能見度不高耶
wwam 寫:
至於amp, 我不太喜歡mbl的前端器材, 事實上一整套mbl器材組合在一起發出的聲音就兩個字形容:"失真", 所有的音樂唱出來都帶著濃濃的mbl味, 這樣的聲音我完全沒辦法接受, 再者mbl的amp其實也屬很軟腳的, 所以在推力上沒什麼可誇耀的.
目前我使用德國新銳廠商Accustic Arts的AMP II來推, 就我半年多的使用經驗看來, 這個重達55KG的傢伙推力也不屬強橫一族, 不過他卻能在很乾淨清徹的背景條件下, 讓中高頻充滿高貴的質感, 用他來聽小提琴, 鄧麗君, 厚!!真的沒的說.
當初買AA並不是搭配mbl, 以我目前對121的認知, 中頻暖厚一些如ACCUPHASE, FM ACOUSTIC, ASR等會比較適合, 當然聲音中性且穩重的AMP如BOULDER, 應該會相當好的補強121低頻不足的弱點, 如KRELL, LEVINSON等怪獸美式風格後級則不推薦, 因為會把121推的太吵, 太刺激, 使其質感全無.
pappnase 寫:wwam 寫:
至於amp, 我不太喜歡mbl的前端器材, 事實上一整套mbl器材組合在一起發出的聲音就兩個字形容:"失真", 所有的音樂唱出來都帶著濃濃的mbl味, 這樣的聲音我完全沒辦法接受, 再者mbl的amp其實也屬很軟腳的, 所以在推力上沒什麼可誇耀的.
目前我使用德國新銳廠商Accustic Arts的AMP II來推, 就我半年多的使用經驗看來, 這個重達55KG的傢伙推力也不屬強橫一族, 不過他卻能在很乾淨清徹的背景條件下, 讓中高頻充滿高貴的質感, 用他來聽小提琴, 鄧麗君, 厚!!真的沒的說.
當初買AA並不是搭配mbl, 以我目前對121的認知, 中頻暖厚一些如ACCUPHASE, FM ACOUSTIC, ASR等會比較適合, 當然聲音中性且穩重的AMP如BOULDER, 應該會相當好的補強121低頻不足的弱點, 如KRELL, LEVINSON等怪獸美式風格後級則不推薦, 因為會把121推的太吵, 太刺激, 使其質感全無.
提供一點個人的感受(純屬偏見),
我的系統幾乎全是MBL,此外也有一台很老的ASR Emitter I後級,
當系統以ASR推的時候,自己印象最深是樂器的質感(特別是弦樂器的擦弦質感),更甚於MBL,空間感也好上一點;
不過,由於機器型號實在太舊(至少十年了),所以整個速度感很明顯的慢了許多,或許ASR新的機型會好上許多,也因此系統的聲音反而不是很平衡。
J@ck 寫:今天下午去了一位朋友家, 聽他整治的 Maggie, 效果非常好, 最特別的是動態, 動態一向是 Maggie 的弱點, 但是在他那, 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太棒了.
比較特別的是他使用的擴大機並不是一般 "Hi-Fi", "Hi-End" 發燒友使用的名牌, 而是錄音室使用的專業器材, 電子分音, Crown K2 x 2, 1250W 真是不同凡響.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