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往牆壁靠,往背牆靠到完全貼近只剩前面 1/2 空間的時候,
低頻 500Hz 以下會逐漸增強大約 6-8dB,
如果塞到牆角變成只剩 1/4 空間的時候,
會更增強 10-12dB 以上。
不過這有好也有壞,如果你的喇叭低頻本來並不豐滿,
或者你聆聽的距離比較遠,低頻損失比較多,
適當地調整喇叭距離牆壁的位置,
還是可以找到一個較平衡的中低頻分佈。
所以不一定往牆壁靠就不好,
要看喇叭本身的設計和空間環境的情況。
其實更重要的是左右聲道一定要對稱平衡,
左右聲道在空間中的位置最好是對稱的,
兩邊距離背牆及側牆的位置最好盡可能的完全一致,
中間最好不要擺放大型的物品,
即使要放,也盡可能的不要放在喇叭的前面。
左右兩邊擺放的傢俱也要對稱,
譬如說如果要放小書桌在中央,就一定要放在兩個喇叭的中央,
不要偏向任何一邊。
聲波傳遞的空間途中,會經過的擺設也盡量完全對稱,
同樣的聆聽位置的後牆的擺設也是左右完全對稱。
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但是似乎也很難做到,
我看過很多人的環境,一進去就是,
啊? ^^; 完全不對稱
所以聽起來,音像都是不正確的,只是聽的人自己完全不知道。
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對稱到底有多重要,
也不明白所謂的不正確到底有什麼影響,
因為就連音響店的擺設,也沒有幾家有這種觀念。
事實上如果要求精確,光是擺放左右兩顆喇叭,
就應該要拿捲尺出來測量,
確定兩顆喇叭的前障板到背牆的距離,是完全一致的,
兩顆喇叭確定在空間中是平行對稱的,
甚至 toe-in 的角度,也是用量角器測過兩邊完全一致的,
要拿捲尺出來量,而不能只用眼睛看大概差不多就可以了 ^^;
至於駐波,是可以測量房間長寬高計算並且找出確實頻率的,
同樣的由前障版距離背牆的長度,
我們也可以計算背波反射抵銷的頻率區段,
可以自製訊號燒成光碟,或者用電腦產生頻率訊號,
直接驗證系統上因為空間增益或抵銷的頻率是哪一個,
可以直接聽到空間的影響,完全不需要用推測假設。
最後,在喇叭上放置任何物體來鎮壓,會改變箱體諧振的頻率,
當然這是我們想要的效果,
不過這個放置的物體也會使喇叭放射的聲波產生繞射,
所以你看先進的喇叭設計它的邊角都做成圓弧形的,
就是為了要減少繞射,讓音像更清晰。
所以我們放置額外的物體喇叭上的時候,
要小心注意最好不要超過喇叭原本的箱體外圍,
否則可能會帶來副作用。